
一个多世纪以来,罗氏始终致力于改善患者的生活
罗氏里程碑
罗氏公司的创始人,弗里兹·豪夫迈·罗氏是一名具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他相信未来属于品牌化的制药产品。此后,罗氏公司逐步发展成为一家全球领先的健康医疗公司。

1896
成立年份
28岁的弗里兹·豪夫迈·罗氏于1896年10月1日在瑞士巴塞尔创办了罗氏公司。弗里兹·豪夫迈·罗氏的指导原则是开发与生产效力和质量统一的新药并在国际上进行分销-这一目标至今仍在指导着罗氏公司的业务发展。

1897-1914
拓展与国际化
弗里兹·豪夫迈及其新搭档— Carl Meerwein迅速构建了由欧洲及海外代理商和子公司组成的网络。

1915-1927
危机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罗氏公司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罗氏转变为一家有限公司。

1928-1944
维生素业务助力罗氏渡过危机
在董事长Emil C. Barell的领导下,罗氏成功地渡过了危机。得益于维生素业务的带动,罗氏实现了意想不到的高速增长,为重返昔日巅峰奠定了基础。通过对纽约与纳特利项目的首次投资,罗氏再次实现业务扩张,这展示了公司对美国市场的坚定承诺。

1945-1964
精简与改善生产
随着维生素产量的增长与新工厂的启用,罗氏巩固了自身作为维生素主要生产商的地位。为了避免对维生素业务的过度依赖,罗氏加强了药物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罗氏的药物研究项目呈现高度多样化,其中包括抗抑郁药、抗菌药、癌症化学药等药物组合。在此期间,罗氏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苯二氮卓类化合物,它具有镇静作用,同时不会引起嗜睡。

1965-1978
多样化
在苯二氮卓类药物获得成功后,罗氏在整个医疗领域加快了多元化发展。在瑞士与美国,罗氏成立了生物电子部门,负责开发电子医疗器械。通过Rocom和Medicovision,罗氏开始进军医疗出版业。此外,罗氏还收购了植物保护公司Dr. R. Maag,逐步开展农用化学品业务。在美国纳特利,罗氏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诊断部门。
这段时期内,罗氏同样开始从事基础生物医学研究。公司在纳特利成了罗氏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此外,罗氏还建立了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以及日本镰仓的日本研究中心。然而,罗氏意大利子公司发生的化学事故成为了一个重大挫折。

1979-1990
改革、集中与透明化
罗氏开始收紧组织结构,并逐步建立独立的业务部门。此外,通过收购与剥离,罗氏对企业活动进行了整合。公司重组后,罗氏拥有四个核心业务部门:制药、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诊断、以及香精和香料。

1991-2000
国际扩张与创新发展
基于对研究和创新的承诺,罗氏继续在药物治疗方面取得稳步进展,帮助降低医疗的成本,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

2000-2006
公司重组专注于生物技术
罗氏凭借其两大核心业务(诊断与制药)的专业能力,跻身世界领先的医疗公司之列。同时,基于公司在生物技术方面的优势,罗氏为个体化医疗等未来的医疗创新铺平了道路。

2007-至今
迈向个体化医疗
随着整个行业对创新与生物技术的日益重视,针对分子靶点的诊断技术与药物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许多疾病能够被更早地检出,并可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治疗。罗氏不断收购生命科学研究、基因测序与组织诊断公司,并于2009年完成了对生物技术先驱基因泰克公司的完全整合。这些举措帮助罗氏获得了创新项目与全新技术,使其能够专注于开发更具针对性的疗法,最终让个体化医疗成为现实。
我们对过去与现在的成就感到骄傲。然而,真正让我们激动的是未来。